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国模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后入内射欧美99二区视频-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欧美

  • 文明實踐
  • 文明創建
  • 文明培育
文明城市 文明村鎮 文明單位 文明校園 文明家庭
道德模范 身邊好人 新時代好少年 江西好人館 百場輔導進百校
 

您當前的位置 : 江西文明網媒體融合技術平臺  >  文明博客  >  文學藝術

童心的潤澤與美感的啟發

2025/05/28 10:13   作者:張家鴻  編輯:左鍇   來源:中國文化報

  童詩是什么?從質地來看,童詩是歲月磨礪之后留下真純之物的結晶。從體裁來看,童詩是詩歌大家庭中最迷人、最濃縮、最精粹的一分子。童詩創作需要純凈的心靈與清澈的眼睛。我以為,與此前的某些作品相比,新近出版的《一起讀童詩:張菱兒的詩》中的童詩,更渾然一體、更純粹凝練、更單純明凈,因而讀后更能收獲童心的潤澤與美感的啟發。

  這其中,《貓頭鷹數星星》值得一品再品。第一節:“寒冷的冬天/圓圓的月亮掛在夜空/小貓頭鷹依偎在媽媽身邊/抬著腦袋數星星/一顆、兩顆、三顆……”小貓頭鷹多羨慕星星啊,它們站得那么高,可以看得那么遠。不過,可以數星星也是很不錯的,更何況還有媽媽陪伴,數錯了,數花了,從頭再來。再看第二節:“滿天的星星都朝他眨著眼睛/他們也想像小貓頭鷹一樣/被媽媽摟在溫暖的懷中/幸福地數一數地上的燈/一盞、兩盞、三盞……”星星多羨慕小貓頭鷹啊,它在媽媽的懷抱里,它還有地上的燈可以數。這首只有兩節的童詩,創設了一個溫暖且美好的世界。天上、樹上、地上,星星和貓頭鷹內心均充盈著幸福感。幸福固然可以對比,可是幸福的感受只有自己體驗。

  《瘦瘦的月光》可謂渾然天成,意境通透。詩中寫道:“不是所有的星都那么乖巧/你看,那顆不聽話的流星/它騎著一縷風溜走了/卻無法隱藏一路的行蹤/月牙看著它/抿著嘴巴/嘴角上掛著淺淺的笑容。”這個笑容既調皮又值得玩味,有深意蘊藏其中。是大人對孩子的理解或者放手?“溜走”更是充滿童趣,孩子不都是這樣的嗎?月牙會長成滿月,那群可愛的星星也會長大的吧?月亮與星星在夜空里是相伴相隨、相互鼓勵的,最終達至共同的成長。長大的日子里,童趣不可少,童心依舊蕩漾,溜得飛快是,看月看風是。童年記憶是生命的底色,可以沉淀一生。

  童詩之美,在于不凡的想象力。如此,則把人帶進一個個美不勝收的世界里。張菱兒的作品便有這樣的特質。

  《捎個口信去南方》的結尾實在是充滿希望亦充滿韻味的。“美麗的春姑娘/請你早點啟航/騎上風翅膀/搖響雨鈴鐺/快帶著溫暖到北方/那些樹那些花那些小草/都在踮著腳尖兒盼望。”從南方到北方,是春意的到來,是暖意的傳遞,也是問候的抵達。你瞧,春姑娘那陣仗與熱情,她到了哪里哪里就有了希望!堆┗ㄊ嵌斓难劬Α穯问菢祟}已足夠亮眼,再細看詩句——“雪花與大樹握握手/親親迎春花的額頭/摸摸櫻花的臉龐/揉揉小草的頭/最后變成小小的水珠。”雪花真熱情,雪花真依戀,雪花直到最后仍然把自己全部獻出,獻給春天,獻給萬物,獻給大地。雪花當得起詩人所有的贊美。

  張菱兒的童詩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如一汪汪清泉,可洗滌內心積壓許久的塵垢;如一縷縷春風,拂去不堪承受的躁動;如一曲曲輕音樂,提醒人不斷返回自我,返回過去,返回那個無憂無慮的童年。那個童年是僅有一次的童年,是千金不換的童年。

  當然,書中的點評的也是非常到位的,是有高度、有深度的。譚哲評《好好與太陽道別》,認為“小詩如一泓清泉,叮咚敲響時,讓人沉浸在深沉而悠遠的共鳴中”。難道不是嗎?且看詩歌的第一章:“每一朵鮮花/心里都藏著太陽的愛/每一片樹葉/血液中都流動著太陽的關懷。”鮮花因愛得以開放,樹葉因關懷得以常青。因愛的注入帶來的共鳴,既遙遠又真切。

  僅有一段的點評,多為言簡意賅、清新精致的美文;蛘哒f,它們本就是值得一品再品的詩一樣的散文。譚哲論《像花兒一樣可愛》時寫道:“春天是一個多彩且生機勃勃的季節,和春天撞個滿懷,會有什么奇遇呢?當然是不小心染上滿身色彩,這些色彩和春天一樣,充滿生命力,吸引來蝴蝶、蜜蜂、陽光和月光。”讀完《找一個好天氣》后,操禮和寫道:“陽光正好,微風不燥,花兒搖曳,風光明媚,這樣的好天氣不出去玩可真是浪費了呢!詩人背上行囊逃離喧囂,一路駐足細細欣賞,靜靜地享受這悠然舒適的緩慢時光,眼前河水緩緩流淌,藍天如夢般斑斕,陽光暖進心田,令人不知不覺沉醉其中。”這些文字,因張菱兒的童詩而來。很顯然,是詩歌帶來的心靈蕩漾與童趣萌發。在這部作品中,張菱兒是美的創作者。包括金波、王宜振、譚旭東、常青等人在內的點評者,他們身兼評論家的身份與詩人的氣質,他們也都是美的追隨者與同路人。

  他們筆下諸多文字,本是可以單獨存在的創見,關乎兒童文學、關乎童年。樊如鈺認為:“童年就是如此,對一切保持著好奇心,能和一切美好的事物成為朋友。”譚旭東說道:“其實,孩子就是好奇的藝術家,他們是真正的藝術家,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遠遠超過成年人。”常青有感于《讓詩嚶嚶嗡嗡歌唱》的動人,而后寫道:“這個世界并不缺少美,只要你去邀請,美便會翩然而至,讓你愉悅,給你驚喜。”在這部書中,童詩與點評是相得益彰、交相輝映的存在。固然,點評源于詩歌,詩歌乃點評之載體、源頭。然而,點評中所營造的情境、設置的標桿,何嘗不是評論家對張菱兒日后童詩作品的期許。

  近幾日,在南方的春雨里,有這樣的童詩作伴,有這樣的點評指引,何等幸運,何等美好。

更多相關新聞及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文明江西(wenmjx)"和官方APP"文明江西"。

關于我們 | 網站導航 | 意見建議 | 贛公網安備 36010802000294號
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江西省文明辦 主管 | 江西日報社 主辦 | 舉報電話:0791-86847779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證號:1409348 贛ICP備08100009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6120170003 贛網文[2021]1463-016號
出版許可:新出網證(贛)字07號 經營許可證編號:B2-20070031 國新網許可證編號:3612008001
新聞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創建投稿:jx-wmb@163.com
  • 客戶端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