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国模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后入内射欧美99二区视频-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欧美

  • 文明實踐
  • 文明創建
  • 文明培育
文明城市 文明村鎮 文明單位 文明校園 文明家庭
道德模范 身邊好人 新時代好少年 江西好人館 百場輔導進百校
 

您當前的位置 : 江西文明網媒體融合技術平臺  >  文明博客  >  文學藝術

展現詩人開放型的文化人格

2025/09/11 09:40   作者:何言宏  編輯:左鍇   來源:光明日報

  霍俊明的《九葉傳》融詩歌史研究與文學傳記于一體,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對“九葉詩派”的研究進行獨具個性的拓展與推進,有著歷史重寫的重要意義。作品通過紀傳體的方式,以每一位詩人的離世時間為序,組成一部關于穆旦、陳敬容、唐祈、曹辛之、杜運燮、辛笛、唐湜、袁可嘉和鄭敏等九位詩人的合傳。

  作者以自覺的歷史意識,重返歷史,深入歷史,回望過去的那些年代,以飽含激情、充滿感悟力的詩性風格和可讀性的暢達文字,打撈出許多珍貴的歷史細節,復原歷史場景,講述引人入勝的人物故事,并且在書信、日記、口述史、回憶錄等豐富翔實的史料文獻基礎上,書寫每一位詩人的家庭出身、求學生涯、婚姻愛情和在大歷史背景下的命運遭際與人生道路,揭示他們的精神世界和心靈歷程,生動繪寫和塑造出一組栩栩如生的“九葉詩人”群像。作者關注每一位詩人代表作的創作緣起和創作過程,關注九位詩人從各自求索到會聚在一起,而形成具有共同詩學觀念的詩歌群體……通過集中深入、系統而又完整的敘述,推出一部關于“九葉詩派”的別樣詩歌史。

  作者生動而豐滿地建構了“九葉詩人”共同的文化人格。作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個重要和獨特的詩歌群體,“九葉詩人”有著鮮明的知識分子氣質,而他們文化人格的共同特點和精神基礎,是他們現代知識分子的獨立人格。這一品格的形成,與他們的早年經歷特別是所受教育有關,這在《九葉傳》中有很明確的揭示與書寫。在作者的筆下,“九葉詩人”的獨立品格源于“五四”,是對“五四”傳統的精神接續。

  正是本著堅定的獨立品格,“九葉詩人”們在漫長的人生與創作道路中,一以貫之地執著于對詩歌藝術的追求,體現出堅忍的文化人格。從《九葉傳》中可以讀到,西南聯大時期,穆旦、鄭敏、杜運燮和袁可嘉在異常艱苦的生活環境下,一邊躲避日軍的轟炸,一邊潛心向學、研習詩藝,創辦刊物,成立文學社,既向朱自清、聞一多、馮至和卞之琳等師長虛心求教,亦對葉芝、里爾克、艾略特和奧登等人的現代主義詩歌刻苦鉆研,不僅寫出很多“防空洞里的抒情詩”,更是在醞釀和實踐著中國新詩的重要轉型。而西南聯大之外的其他幾位詩人,也都在戰時的不同環境中,無懼白色恐怖或顛沛流離,甚至身陷囹圄,都不失其志地執著于詩歌,并且在后來集結于上海,先后創辦刊物,為“九葉詩派”的形成和中國新詩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在艱難歲月中鑄就詩的豐碑。

  在《九葉傳》中,“九葉詩人”令人景仰的文化人格還在于他們之間牢不可破的深厚友誼。他們雖然在早年各自成長,后來卻由于共同的命運與追求分別聚集于西南聯大與上海。在隨后幾十年的人生中,他們雖然歷經個人命運的諸多變故和時代大潮的考驗,身處逆境卻又彼此牽掛,進一步深化他們患難與共的真情厚誼,作品寫就知識分子精神與情感史上彌足珍貴的篇章。

  作者認為鄭敏“對詩歌與社會的雙重良知使得她成為中國詩壇不多見的‘有機知識分子’以及開放型的‘人’”。實際上,每一位“九葉詩人”都是如此,都有著基于詩歌與社會雙重良知的開放型的文化人格。他們的開放性,表現在詩學觀念與詩歌實踐上,既轉益多師,對前輩有所繼承,又對他們所代表的現代派和現實主義創作頗多超越,從而使得他們的寫作在更高的層面上向歷史、現實和世界開放,探索形成現實、象征與玄學高度綜合的,具有中國風格的現代主義詩歌。《九葉傳》中他們與前輩們的感情與交往,深摯動人,而他們為詩歌發展所進行的探索與努力,也令人感佩。他們的開放性還表現在他們的社會使命感。他們熱愛詩歌、忠誠于詩歌,但強烈的社會使命感又使他們不滿足于“純詩”,而將寫作充分開放,深切關注社會歷史與人類命運,在特定的歷史時刻,他們甚至義無反顧地暫別詩歌,投身于烽火連天的戰場。書中寫到穆旦辭去教職、投筆從戎、參加中國遠征軍的事跡。當我們讀罷《九葉傳》,掩卷沉思,久久難忘當年的穆旦出征抗日的矯健身影。作者塑造了一尊尊各具個性卻又有著堅忍、忠于友情而又具有開放性文化人格的知識分子群像,不僅讓我們景仰,更將給這個時代的詩人以豐富的人格啟示與精神動力。

  (作者:何言宏,系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更多相關新聞及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文明江西(wenmjx)"和官方APP"文明江西"。

關于我們 | 網站導航 | 意見建議 | 贛公網安備 36010802000294號
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江西省文明辦 主管 | 江西日報社 主辦 | 舉報電話:0791-86847779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證號:1409348 贛ICP備08100009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6120170003 贛網文[2021]1463-016號
出版許可:新出網證(贛)字07號 經營許可證編號:B2-20070031 國新網許可證編號:3612008001
新聞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創建投稿:jx-wmb@163.com
  • 客戶端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