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縣渡鎮建立“道德積分銀行”用積分管理手段,破解農村治理中的難事;樂豐鎮建立移風易俗鎮村組三級網格信息報送隊伍;全縣各級黨員干部、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自愿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積極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帶頭踐行移風易俗……
近年來,鄱陽不斷深化文明鄉村創建工作,始終把移風易俗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工程,通過村民自治、開展文明評比、宣傳引導等方式開展移風易俗、破除陳規陋習活動,群眾移風易俗的認知度、接受度和滿意度得到明顯增強,文明新風日漸深入人心。
“以前覺得大操大辦是民間習俗,村民邀請時還會糾結去還是不去,現在紅線畫得更明晰了,非親不請、非親不去。沒有那么多糾纏不清,平常工作也開展得更順利了!庇投战宙傹埼泊逡幻宵h員如是說。
該縣堅持把村規民約打造成破除陳規陋習的制度“屏障”,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座談會、發放倡議書、簽訂承諾書、入戶宣傳等形式,把禁止大操大辦婚喪喜慶事宜寫在紙上并上榜上墻。
該縣建立移風易俗信息收集渠道,做到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處理。建立移風易俗微信群,及時在群里反映村內問題,相關人員第一時間上門做好思想引導工作,及時處理違反村規民約的行為。發揮負面典型的警示作用,定期制作紅黃黑榜,對孝敬照顧老人、勤勞節儉、支持并落實移風易俗規章制度等家庭出紅榜鼓勵,對于初次違反村規民約的農戶予以黃榜警示,而對老人不管不顧、好吃懶做、游手好閑違反村規民約等屢教不改的家庭出黑榜公布。
如今的鄱陽大地,既有村容整潔、生態宜居的“外在美”,更有鄉賢先行、鄉風文明的“內在美”。好媳婦好婆婆、新鄉賢等好人好事讓鄰里稱道;人情攀比、薄養厚葬、鋪張浪費、封建迷信等不良風氣得到了有效遏止;崇德向善、明理知恥的理念在人們心中扎根,村風民風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