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銅鼓縣大塅鎮公益村,移風易俗移出了一片新天地,易出了一番新氣象。文明鄉風不僅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更融入每一名村民心中。全國文明村、全國以孝治家示范單位成為公益村響當當的名片,其成風化人的示范效應,在湘贛邊區域不斷擴展。
公益村曾是深度貧困村,全村1516人中,生態移民達351戶1181人。2019年以前,公益村村民婚事、白事、建房、孩子滿月、老人生日、小孩升學等都要辦酒。“辦酒的名目多達十五六種,很多是‘無事酒’,講排場、比闊氣,許多家庭不堪重負。”村黨支部書記李琦艦告訴記者。“以前,我一年大概要被請吃100場酒席,按平均每次50元的‘份子錢’,要花掉5000元。”脫貧戶林啟明曾經愁眉不展。
為倡導勤儉節約、喜事新辦、厚養薄葬的新風尚,公益村廣泛征求群眾意見,擬訂“五嚴控、七提倡”的節儉操辦紅白喜事管理辦法,2018年12月經村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2019年1月起實施。
辦法規定只準辦理嫁、娶、喪三種宴席,宴席規模、禮金金額、幫工人數和宴席菜品、數量、餐數、煙酒等都有具體要求,不攀比彩禮禮金,不擺“無事酒”,不請戲班不放煙花,倡導喜事新辦。
黨員干部帶頭,無職黨員參與,紅白喜事理事會入戶談心……誰家準備辦酒,村干部就把管理辦法張貼在誰家門口。潛移默化,新風漸成。氣派的迎親車隊、長長的“幫事單”、熱鬧的“流水席”不見了,喜事新辦、白事簡辦在公益村蔚然成風。今年2月,村民聶豪結婚迎親,寫下這樣一副婚聯,貼在了門柱上:“移風易俗喜事新辦迎淑女,遵規守約節儉簡單宴親朋”。一身輕松的林啟明,則把省下的“份子錢”用在養羊、養蜜蜂等方面,日子越過越紅火。
移風易俗,鄉風文明。村民劉力山不僅悉心照料90多歲的父母,還說服堂弟三個女兒出嫁不收彩禮。公益村每年評選以孝治家典型,表彰移風易俗模范家庭,張紅榜、獎先進;村里的孩子考取大學,不辦酒的獎勵2000元,辦了酒的一律不獎。
如今,公益村賭博、打架斗毆的不見了,村里發展了白茶和黃精產業,鄉村振興如火如荼,年輕人有忙不完的活;老年人吹嗩吶、拉二胡、跳廣場舞,樂享晚年。近幾年,公益村沒有一起犯罪記錄,而湘贛邊的瀏陽、修水、宜豐、萬載及銅鼓本地村莊,慕名組隊前來學習移風易俗經驗、感受文明鄉風的達50多批次。 (記者胡勇飛、鄒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