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來,九江經開區始終聚焦“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用“偉大抗洪精神”凝心鑄魂,以塑造城市文明新形象為抓手,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黨員干部職工和青少年弘揚抗洪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該區發揮新時代贛鄱先鋒、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的榜樣引領作用,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和帶動,涵養社會文明風氣的提升,今年全區共開展各類紅色故事宣講、移風易俗活動、送戲下基層等文明實踐活動70多場,受眾達1.2萬人次。
扮靚顏值:打造魅力幸福經開
九江經開區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思路,先后在城西港區濕地公園實施了植被復綠、道路修建、生態綠廊打造等工作,修復濕地36萬平方米,綠化面積132萬平方米,形成“堤外景觀化、堤內園林化”的面貌。“現在環境變好了,栽了樹,種上了草皮,還修建了文化墻,你看,真沒想到,我們經開區這邊的長江岸線環境這么美!”,金秋時節的長江最美岸線經開區段綠草如茵,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前來賞秋觀景的市民絡繹不絕。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該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動搖,通過宣傳發動、示范引領、督查指導等工作方式,持續深入開展城鄉人居環境整治,不斷扮靚城市顏值,提高城鄉群眾生活品質,做到外增“顏值”、內練“氣質”,扎實推進了一批老舊小區改造提升、農貿市場改造升級和群眾最關切的學校、幼兒園、體育公園等民生基礎設施建設,功能完備、品質優越的經開區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優化平臺:匯聚城市文明之光
近年來,該區始終堅守信仰信念高地不動搖,以陣地建設為基礎,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以開展文明實踐活動為抓手,積極探索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經開樣板”。
為全力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領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經開區積極探索“多場館合一、融合發展”的建設模式,有效整合了黨群服務中心、社區辦公用房、圖書館、學雷鋒志愿服務站等陣地資源,高標準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實現了陣地全覆蓋工作目標,為城市文明之光的匯聚,搭建了平臺。
同時,該區還充分依托大型商超的聚集功能,在顯著位置建設“城市書吧”,營造全民閱讀濃厚氛圍。此外,還積極培育轄區熱愛公益事業的社會團體,大力推進“免費午餐”“社區書吧”“共享廚房”等公益項目在全區“遍地開花”,先后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1800余場次,參與志愿者達6萬余人次。
創新方法 擦亮城市文明底色
“美好家園”建設,沒有旁觀者,更沒有局外人。在文明城市創建中,該區注重以群眾視角發動群眾力量,抓住治理末梢,下好繡花功夫,通過開展貼近群眾的文明實踐活動和“敲門行動”等方式,以真心換知心,用真情換友情,潛移默化地引導著居民群眾思想與態度的有效轉變,社區居民參與社會治理由“被動”變成了“主動”。
在社會文明新風的帶動下,不少社區主動投入文明創建,新湖柴桑春天小區業主委員會拿出近年來積累的公共區域停車費、廣告費共計300余萬元收益,對小區破損的道路、損壞的監控等硬件設施進行改造升級,以實際行動支持文明城市創建。該區城西片區3萬多農民“洗腳進城”,曾經的陋習難改,通過經常性開展“送戲下鄉”新實踐文明實踐活動和“不要彩禮要幸福”等移風易俗活動,現在村民逐漸轉變了傳統觀念,自覺摒棄陳規陋習,生活習慣和方式實現了由村民到市民的“涅槃式”轉變,大家都點贊說:“我們不參與賭博、紅白喜事也不像過去那樣大操大辦,人人講文明、家家樹新風的文明新風尚讓生活越過越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