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国模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后入内射欧美99二区视频-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欧美

新聞:0791-86849275 廣告:0791-86847125 投稿:news@jxwmw.cn
 

您當前的位置 : 江西文明網媒體融合技術平臺  >  專題頻道  >  文明九江巡禮  >  文明創建

改善人居環境 建設美麗鄉村

2024/01/04 10:08   作者:孫從勇 程 靜  編輯:李亞男   來源:九江日報

  湖口縣鎮村污水治理走在全省前列,武寧縣探索建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5G+長效管護平臺”,瑞昌市列入首批全國100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試點縣,彭澤縣入選全國廁所革命9大典型范例之一……

  近年來,該市高度重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探索出一條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與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協同推進的九江新路子,在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現場推進會上,該市因地制宜積累的好經驗好做法獲全省點贊。

  聚焦“四項重點工作”,讓農村人居環境全面“美起來”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基礎千差萬別、涉及千家萬戶、工作千頭萬緒”,是一項系統工程。如何破難攻堅?該市從生活垃圾處理、生活污水治理、“廁所革命”及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等四項重點工作上聚焦聚力。

  為深入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該市集中開展“四清二改一管護”村莊清潔行動,全市村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以上。武寧縣還榮獲“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瑞昌市成為國家首批100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試點縣。該市還在25個鄉鎮實施以“陽光堆肥、機械制肥”為主的廚余垃圾分類處理試點工作,并逐步向全市復制推廣。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則制訂了地方標準,探索建立“人工濕地、無動力、微動力、膜處理”四種治理方式,對“三線四點”的村莊優先開展污水深度處理。“三線”,即結合“最美岸線”打造,對長江沿線、鄱陽湖沿線、廬山西海沿線的村莊優先;“四點”,即對有1/3以上常住生活人口的村莊點,飲用水源地的村莊點,中心村、行政村村委會所在地村莊點,集鎮周邊村莊點優先。目前,全市共建成污水深度處理村莊730個。

  該市已全面啟動農村旱廁“清零行動”,推廣使用聚乙烯一體化三格式化糞池,解決了傳統磚砌式化糞池易滲漏、難回收等問題,農村“廁所革命”三年行動任務全面完成。同時,將“廁所革命”與污水治理、鄉村旅游、城鄉環境整治、衛生城市創建、脫貧攻堅相結合推進。

  在村容村貌整治提升上堅持“精心規劃、精致建設、精細管理、精美呈現”的理念,突出做好村莊總體規劃、農村建筑設計、宅基地規劃布局,充分體現贛北民居特色、呈現贛北村落風貌。目前,全市共建設新農村點兩萬多個,覆蓋率82%;打造美麗鄉村示范帶100多條,創建美麗宜居試點縣8個,初步形成抓點、連線、成片的格局。

  健全“五項長效機制”,讓農村人居環境一直“美下去”

  為防止“剛開始時變變樣、過段時間就變原樣、年復一年還是老樣”,該市按照“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督查”的要求,健全“五項長效機制”,讓農村人居環境一直“美下去”。

  健全責任落實機制。該市成立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積極構建“政府主導、村組落實、農民主體、社會參與”的共建共享格局,形成“上下聯動、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

  健全資金投入機制。在財政出一點、集體籌一點、農戶交一點的基礎上,通過銀行支持、企業參與、鄉賢資助的形式,多方籌集資金。

  健全融合發展機制。協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旅游發展,著力健全車位、餐位、床位、廁位、攤位“五個位”,實現有得看、有得吃、有得住、有得玩、有得買“五個有”,把秀美鄉村點變成鄉村旅游點。目前,已在“九江秀美鄉村游”公眾號推介鄉村旅游點650多個,點擊量過1000萬次,九江被評為“中國最美鄉村旅游目的地”。

  健全考評督查機制。該市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列入全市高質量發展、生態文明、鄉村振興等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實行“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報”工作機制,有效推動工作落實。

  健全村莊管護機制。為落實省“五定包干”長效管護要求,市、縣兩級建立了“萬村碼上通”5G+長效管護智慧平臺,實時在線監測農村垃圾、污水、保潔員及設施設備運行等情況。同時,大力推行“多員合一”經驗,整合農村保潔員、養路員、護林員、護綠員、河道巡查員、建房監督員等,設立農村生態管護員,實現“一人一崗、一崗多責、長效管護”。

更多相關新聞及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文明江西(wenmjx)"和官方APP"文明江西"。

關于我們 | 網站導航 | 廣告服務 | 意見建議 | 贛公網安備 36010802000294號
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江西省文明辦 主管 | 江西日報社 主辦 | 舉報電話:0791-86847779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證號:1409348 贛ICP備08100009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6120170003 贛網文[2021]1463-016號
出版許可:新出網證(贛)字07號 經營許可證編號:B2-20070031 國新網許可證編號:3612008001
新聞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創建投稿:jx-wmb@163.com
  • 客戶端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